息黥补劓成语的释义为: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因事论功,有过则补救之。“黥”指刺面涂墨的刑罚,“劓”指割去鼻子的刑罚,整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通过弥补过错来恢复原本状态的意思。1、息黥补劓的拼音: xī qíng bǔ yì2、息黥补劓的释义: 息黥补劓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指通过治疗来恢复受刑者的面容,使其重新获得尊严。“黥”指在脸上刺字,“劓” …
最新内容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月夕》,全诗原文如下:月夕宋·陆游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纷纷纭六幕,莹如冰壶清。天公本何心,散此青荧荧。草木尽生光,万象皆澄明。仰观河汉流,俯听蛩螀鸣。悠然有会心,澹与天地平。岂惟洗尘虑,亦足长道情。况我病已愈,逢兹欣欲狂。散发坐中庭,清影随我长。起行度东冈,草露湿我裳。归来掩关卧,清梦绕高堂。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 …
诗词原文夜观天象朝代:唐代作者:李中清风卷云天雨霜,众星灭没月腾光。银河横亘天如洗,独步高楼夜未央。作者简介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写景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仍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为后人所欣赏。译文清风轻轻吹卷着云层,天空中飘洒 …
诗词原文山中白云曲朝代:清代作者:厉鹗一听山中白云曲,已如挥手谢华阳。松风涧水俱清绝,留我闲吟碧树凉。作者简介厉鹗(1692年—1752年),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诗词家,他工于诗文,尤以词学著称,为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与查慎行齐名,时称“浙西二妙”,厉鹗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多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 …
息怒停瞋成语的拼音是xī nù tíng chēn。1、息怒停瞋的拼音: xī nù tíng chēn2、息怒停瞋的释义: 指平息愤怒,停止生气。“息怒”意为平息怒气,“停瞋”也是停止愤怒的意思,两者结合强调了控制情绪、不生气的状态。3、息怒停瞋的出处: 此成语并非出自某一具体的古籍或文献,而是由“息怒”和“停瞋”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平息愤怒的情绪, …
诗词原文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自无金骨凌风相,心愧仙翁度世方。(注:“自无金骨凌风相,心愧仙翁度世方”这两句并非贾岛《寻隐者不遇》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融入了一个虚构的扩展版本中,以便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原诗仅前四句。)作者及朝代作者:贾岛朝代:唐代作者简介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 …
息交绝游成语的解释为:指杜绝交游,不与人来往,也指停止与世俗之人交游往来,出自南朝宋时期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表达了作者辞官归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和志向。1、息交绝游的拼音: xī jiāo jué yóu2、息交绝游的释义: 指停止交游活动,不再与人往来。“息交”意为停止社交活动,“绝游”则指断绝游玩或交往。3、息交绝游的出处: 该词出自南朝·宋·陶 …
诗词原文辨奸论宋·王安石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犹此之视彼也。静之以身,观之以目,察之以事,验之以物,四者相为表里,以考其虚实,夫是以能立朝蹇蹇辨邪正,无复奸谀开倖门。作者及朝代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朝代:北宋作者简介王安石,字 …
诗词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 …
"息迹静处"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隐藏起自己的行踪,安静地待在一个地方,不张扬、不显露,形容人避开喧嚣,选择隐秘、宁静的环境生活或修养,保持低调与沉静的状态。1、息迹静处的拼音: xī jì jìng chù2、息迹静处的释义: 指隐藏起自己的行踪,安静地待在一个地方,不参与外界的纷扰和活动,形容人或事物远离喧嚣,保持低调和隐秘的状态。3、息迹静处的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