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变体(含关键词句):(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深杯未觉黄昏尽,渔火遥生垂钓矶”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以下提供一个基于原诗意蕴的变体,以包含关键词。)海天东望夕渐深,深杯未觉黄昏尽。山形水势展长卷,渔 …
诗词原文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宋·林逋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鹤,夕阳无事起寒烟。水带平芜双鸟下,云连远寺一僧归。作者及朝代作者:林逋(生卒年不详),字君复,北宋诗人,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其诗作风格淡远,多写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朝代:北 …
垂饵虎口是一个成语,解释为将饵食送到老虎口中,比喻置身险地,引诱敌人来犯或自投罗网,警示人们不要轻率地冒险或做出危险的行为,以免遭受不幸或陷入困境。1、垂饵虎口的释义: 垂饵虎口是一个成语,意指故意将诱饵悬挂在老虎嘴边,引诱其来咬,从而陷入危险之中,常用来比喻为了某种目的而故意诱人进入险境或圈套。2、垂饵虎口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但具体 …
垂耳下首的摘要:垂耳下首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驯服、恭敬、顺从的姿态,垂耳”表示耳朵下垂,“下首”则表示低头或身体前倾。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卑微、恭敬的态度。1、垂耳下首的释义: 垂耳下首是一个描述性的短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动物低头、耳朵下垂的姿态,表示顺从、恭敬、沮丧或畏惧的情绪状态。“垂耳”指的是耳朵下垂,“下首”则指的是低头或处于较低 …
诗词原文山居感怀朝代:唐代作者:李中青山满目惭高隐,白发盈头爱落晖。云影半开龙出没,松声忽断鹤飞归。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机。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作者简介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李中的诗作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隐逸诗人中的佼佼者,他的作 …
“炊鲜漉清”这一词组并非标准成语或广泛认可的词汇,其直接解释可能因人而异。一般而言,“炊鲜”或可理解为烹饪新鲜食材,“漉清”则可能指过滤清澈或提纯之意。整体而言,该词组或可寓意为烹饪新鲜食材并追求食物的纯净与清澈。1、炊鲜漉清的释义: “炊鲜漉清”并非一个直接出自古代典籍或广泛使用的成语,但从字面意义上看,可以理解为烹饪新鲜食材时,汤汁清澈、味道鲜美,形容食 …
诗词原文登城晚望唐·白居易薄暮登城暑气微,风含睥睨欲沾衣。鸟归云壑僧初定,月上松风径转迷。背烛独吟人影瘦,开樽共酌夜凉稀。何当遂得逍遥去,长与青山伴落晖。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
诗词原文青门瓜唐·李颀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东陵岂是无能者,独傍青门手种瓜。作者简介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多有唱 …
诗词原文题李愬画像唐·胡曾天下纷纷未一家,贩缯屠狗尚雄夸。孤臣惟把平淮剑,斩取楼兰报汉家。作者及朝代作者:胡曾朝代:唐代作者简介胡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擅长咏史诗,作品多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风格雄浑豪放,语言简练明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胡曾的咏史诗不仅反映了他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译文天下战乱纷 …
炊砂作饭是指用沙子做饭,比喻事情根本办不到,白费力气。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一种误解或错误做法,现用来形容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或付出无效的努力,强调事情的不切实际和徒劳无功。1、炊砂作饭的释义:炊砂作饭是一个成语,意指用沙子来做饭,比喻徒劳无功,方法错误,无法达到目的,它形象地描绘了即使付出努力,如果方法不对或方向错误,也无法取得预期的结果。2、炊砂作饭的出处: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