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万事残初梦,千龄掩逝川。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挽歌辞三首·其三魏晋:陆机昔居四民宅,今托万鬼邻。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金乌衔朱翼,白兔捧元辰。万事残初梦,千龄掩逝川。浮云一何盛,哀风乍还前。空帐无行影,朽骨有余馨。谁言重冢闭,从此闭千秋。作者及朝代作者: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军事家,出身东吴世家大族,祖父陆逊为丞相,父亲陆抗为大司 …

心冥尘竟远,善积子皆贤。的释义

诗词原文远望朝代:唐代作者:李中心冥尘竟远,善积子皆贤。山色青如染,江流碧似烟。闲居观物化,清兴入诗篇。此去无他事,孤云共往还。作者简介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晚年归隐山林,李中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淡泊明志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译文心灵宁静,远离尘世的 …

甫毕荣亲愿,归休不计年。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归休吟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甫毕荣亲愿,归休不计年。闲居同野老,养病似神仙。种柳开双径,栽花绕四邻。优游随分过,何必苦求全。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 …

常谈且接头陀伴,欲说上乘空费辞。的释义

诗词原文禅诗朝代:唐代作者:贯休万境千峰里,幽栖不记年。松风清昼永,云月白宵圆。常谈且接头陀伴,欲说上乘空费辞。谁识此中真意趣,心无挂碍得安闲。作者简介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尊为“禅月大师”,赐号“无住禅师”,有《禅月集 …

频去饮泉非为渴,偶来坐石忽忘饥。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山居唐·皎然山居闲寂似僧家,煮药煎茶学弄花。频去饮泉非为渴,偶来坐石忽忘饥。松风清韵远闻鹤,云影淡姿初见霞。此地幽深宜避世,何须更问武陵花。作者及朝代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早年出入儒、墨、道三家,安史之乱后皈依佛门,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交往唱和,皎然的诗歌理论及 …

野蔬入供无人识,古柏为香有佛知。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山居杂咏唐·王维野蔬入供无人识,古柏为香有佛知。溪水潺潺流不尽,白云悠悠绕山飞。林间鸟语声声脆,松下风声阵阵微。此地清幽宜养性,何须更问世间非。(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王维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多才多艺,工诗善画,精通音律,擅书法,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结草为庵寄一枝,钟鱼聊复事清规。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居唐·皎然结草为庵寄一枝,钟鱼聊复事清规。岩前新笋看成竹,池上残花照落晖。风定白鸥闲不去,云开青嶂远相宜。幽栖已得逍遥趣,不羡人间名利时。作者简介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著名 …

门无热客来往,始觉清凉意多。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闲居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门无热客来往,始觉清凉意多。窗下展书卷,心头无挂碍。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贴近民生,广泛涉及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译文门前没有那些热衷于名利往来的客人,这才开 …

绕屋千竿修竹,点池半亩新荷。的释义

诗词原文池上即事宋·晁补之绕屋千竿修竹,点池半亩新荷。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荷泻。作者及朝代作者:晁补之(1053年-1110年)朝代:北宋作者简介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时期文学家、词人,他自幼聪敏好学,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晁补之的诗、词、文俱佳,其词风格近苏轼,语言明畅,题 …

潦倒莫辞朝落帽,夜猿声急白蘋风。的解释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潦倒莫辞朝落帽,夜猿声急白蘋风。(注:原诗中“潦倒莫辞朝落帽,夜猿声急白蘋风”实际上为两句独立的诗句,且“潦倒莫辞朝落帽”常与其他诗句搭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