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太行路唐·白居易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凤飞,昔时龙潜鱼虾戏。君不见太行山巅百尺井,一面澄澄三面整。行路艰难不在水,只在人心反覆间。不比羊肠坂,空伤行客心。作者及朝代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 …
诗词原文竹林路阴阴唐·王维竹林路阴阴,寻幽不觉深。绿筱媚清涟,飘摇似仙心。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
诗词原文观海唐·李群玉纵观沧海外,帆影眼前呈。碧波连天际,云帆荡日明。风高鹏翅展,浪涌蛟龙腾。极目无边际,心怀万里程。作者简介李群玉,唐代晚期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文,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见长,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译文放眼远望 …
诗词原文山景岚气千层润,岩泉一片清。松风鸣涧壑,云影荡空明。远岫含烟翠,幽林鸟语轻。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程。作者:李颀(唐代)朝代:唐作者简介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写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风格雄浑豪放,语言清新自然,李颀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译文山间的雾气层层叠叠,显 …
垂涎三尺的释义为:指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亦形容羡慕到极点,极想据为己有,有时也形容贪婪到无法满足的地步,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1、垂涎三尺的释义:垂涎三尺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极度贪婪或非常想吃某种食物,口水都要流下来三尺长了,它用来夸张地表达人对某物或某种利益的极度渴望和羡慕。2、垂涎三尺的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柳宗元的《 …
垂头搨翼的摘要可以表述为:垂头搨翼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或动物因疲惫、沮丧或失去斗志而低下头、垂下翅膀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无力、沮丧或失去活力的姿态,常用于形容情绪低落或遭受挫折后的状态。1、垂头搨翼的释义: 垂头搨翼是一个成语,形容鸟或禽类因疲惫、沮丧或受伤而低下头,翅膀无力地垂下的状态,常用来比喻人因遭受挫折、失败或心情低落而显得沮丧无力,失去斗志。2、垂头搨 …
诗词原文山行唐·杜荀鹤日从峰隙漏,风自涧中生。远望云交处,遥知是野亭。作者简介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隐居庐山、九华山等地,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与同时期的聂夷中齐名,合称“聂杜”,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译文阳光从山峰的缝隙中 …
诗词原文山行闲游唐·李悠然晓起登山陇,优游缓步行。林深鸟语静,溪浅水声清。云影浮空碧,花香入袖轻。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程。作者简介李悠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活跃于中晚唐时期,其诗作以描绘自然山水、抒发闲适之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虽然历史上关于李悠然的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爱生活、向往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诗人。 …
诗词原文不落诸缘唐·慧能不落诸缘心自在,通身眼手得无碍。万象丛中得自由,万象丛中得自在。作者简介慧能(638年-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者,慧能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自幼家境贫寒,未受正规教育,但悟性极高,后遇五祖弘忍,得传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顿悟,反对渐修,对后世禅宗影 …
垂头塌翅的摘要可以表述为:垂头塌翅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于形容鸟类或其他生物因疲惫、沮丧或失去活力而低下头、翅膀下垂的状态,常用来比喻人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或失去斗志的样子。1、垂头塌翅的释义: 垂头塌翅形容的是生物(尤其是鸟类或昆虫)因疲惫、沮丧、失落或受到打击而表现出的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头部低垂,翅膀无力地下垂,整体显得毫无生气。2、垂头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