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登楼
唐·杜牧
木落楼阁出,风物甚清美。
秋光映碧空,山色入窗绮。
远望飞鸟尽,近闻人声起。
凭栏意未已,欲去还徙倚。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文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其诗作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艺术风格上则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树叶凋落之后,楼阁清晰地显现出来,眼前的风景和事物显得格外清新美好,秋天的阳光映照在碧蓝的天空上,远处的山色透过窗户,呈现出绮丽的景象,远远望去,飞鸟已经消失在天际,近处则能听到人声渐渐响起,我扶着栏杆,观赏的兴致久久未能平息,想要离去却又依依不舍,来回徘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楼所见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首句“木落楼阁出”点明了季节和登楼所见,树叶凋落后,楼阁更加清晰地展现在眼前。“风物甚清美”概括了眼前景色的特点,清新而美好,后两句则具体描绘了秋日的天空、山色以及人声等细节,进一步烘托出登楼所见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登楼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诗中“木落楼阁出”一句,既点明了季节特征,又巧妙地引出了楼阁这一主体,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丽的基调,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天空、山色以及人声等细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秋日登楼诗,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奈和苦闷,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而是选择了以秋日登楼所见的美景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这种以景抒情的手法,既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