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我欲造之深,剧谈忘漏刻”,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杂感》,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杂感
清 黄遵宪
我欲造之深,剧谈忘漏刻。
世事如棋局,时移局亦新。
江山留胜迹,风月寄闲人。
且喜身强健,何妨得句新。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客家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新(加坡)等国使馆参赞、领事等职,致力于介绍西方政治、文化,对清末维新运动有重要影响,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传统诗歌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文学的元素,被誉为“诗界革命”的巨擘。
译文
我想要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与朋友畅谈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漏刻:古代计时器),世事就像一盘棋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也会不断发生变化,美好的江山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清风明月则寄托着闲适之人的情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身体还强健,不妨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新的意境和表达。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他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首联“我欲造之深,剧谈忘漏刻”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深入交谈、探讨问题的情景;颔联“世事如棋局,时移局亦新”则通过比喻揭示了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的道理;颈联“江山留胜迹,风月寄闲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尾联“且喜身强健,何妨得句新”则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首联的“我欲造之深”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而“剧谈忘漏刻”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畅谈时的投入和忘情,颔联的比喻贴切而深刻,揭示了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的真理,引人深思,颈联则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尾联则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遵宪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对世事变迁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他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波折,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黄遵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