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哉覆巢下,众雏难自保。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咏史八首·其三

哀哉覆巢下,众雏难自保。出自哪首诗?

魏晋 · 左思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歃龙血。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皇帝垂拱乎九垓,垂衣以尹八荒。

岂复哀哉覆巢下,众雏难自保。

作者及朝代

作者:左思

朝代:魏晋

作者简介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名噪一时,造成“洛阳纸贵”的现象,左思出身寒微,但才华横溢,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批判门阀制度,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明亮的太阳照耀着广阔的天空,神灵的光辉照耀着神州大地,宫殿高耸在紫宫之中,飞檐如云彩般漂浮,高大的门庭内,满是王侯贵族,除非你是攀附龙鳞的宾客,否则怎能参与那高贵的宴席?尊贵的人虽然尊贵,但在我看来如同尘埃;卑微的人虽然卑微,但我却视他们如千钧之重,皇帝高高在上,治理着九州四海,却不再哀怜那倾覆的鸟巢下,幼鸟们难以自保。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贵贱、高低,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前半部分描绘了皇家的辉煌与贵族的奢华,后半部分则笔锋一转,以“哀哉覆巢下,众雏难自保”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赏析

左思此诗以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魏晋时期社会的阶级矛盾与不公,通过描绘皇家的奢华与贵族的傲慢,反衬出弱小者的无助与悲哀,特别是“哀哉覆巢下,众雏难自保”一句,既是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左思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

左思生活在魏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出身寒微的左思,虽然才华横溢,但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用,他深感社会的不公与黑暗,于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批判,这首《咏史八首·其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左思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也是他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