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远山观景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目穷白鸟天边树,诗落青山云外庄。
野旷人稀行路苦,风高日暮水云长。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李中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在诗中融入哲理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是晚唐诗歌中的佼佼者之一。
译文
极目远眺,只见白鸟在天边的树林间飞翔,我的诗句则如同飘落的叶子,落在了青山之外云雾缭绕的村庄,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倍感艰辛;而风高日暮之时,眼前的水云更是显得无边无际,令人心生感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远山观景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首句“目穷白鸟天边树”描绘了诗人极目远眺所见的景象,白鸟在天边的树林间飞翔,象征着自由与高远;次句“诗落青山云外庄”则通过比喻,将诗人的诗句比作飘落的叶子,落在了青山之外云雾缭绕的村庄,寓意着诗人的情感与思绪随着自然景色而延伸,超越了现实的束缚,后两句则通过描写原野空旷、人烟稀少以及风高日暮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首联以白鸟和天边树为意象,勾勒出一幅开阔而深远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则以诗落青山云外庄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写原野的空旷、人烟的稀少以及风高日暮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隐居山林期间,当时他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于是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关注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远足观景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