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阁半空同倚槛,一般重九寂寥天。的解释

诗词原文

登高

危阁半空同倚槛,一般重九寂寥天。的解释

宋·陆游

危阁半空同倚槛,一般重九寂寥天。

黄花不负秋光好,白发频惊岁月迁。

归雁影边风淅沥,乱蛩声里日阑珊。

凭高无限凄凉意,不似东篱醉梦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们一同倚在高高的楼阁栏杆上,望着半空中的景象,正值重阳佳节,天空却显得如此寂寥,黄色的菊花没有辜负这美好的秋光,而我的白发却频繁地提醒我岁月的流逝,归雁的影子在风中摇曳,秋声里蟋蟀的叫声此起彼伏,日已西斜,站在高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凄凉之意,这与在东篱下醉酒梦中的感觉截然不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以及诗人与友人同登高阁的情景;颔联通过对比菊花与白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描绘了归雁、秋风、蟋蟀等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意,并与东篱醉酒的闲适生活形成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登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危阁半空同倚槛”一句,既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而“黄花不负秋光好,白发频惊岁月迁”则通过对比菊花与白发,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惋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颈联的景物描写更是生动传神,将秋日的凄凉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意,与前面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重阳节期间登高望远时所作,当时,陆游已步入晚年,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沧桑,内心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在重阳节这个传统的登高望远的日子里,陆游与友人一同登上高阁,望着寂寥的天空和周围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凄凉之意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