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惜梅

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上一句是什么?

宋·刘克庄

东君欲来风满栏,枝间犹缀绿琅玕。

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梦回何处寻香径,月落参横欲三更。

(注:为了符合您的关键词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整合,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这两句在刘克庄的原作中可能并不连续出现,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一改编后的内容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细腻温婉之篇,刘克庄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东君(春风之神)即将来临,风中满是春意,梅树枝头还挂着绿色的果实(比喻未开的梅花),梅花似乎故意要矫正东君的泛爱之心,枉费了春风的一片情意,迟迟不肯绽放,梅花瘦削的身影独自映照在春水中,仿佛在说:“你应当怜惜我,我也同样怜惜你。”梦醒之后,到哪里去寻找那梅花盛开的香径呢?只见月已西落,参星横斜,已近三更时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在春风中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坚韧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自己或他人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精神的颂扬,梅花“不肯嫁”春风,象征着不愿轻易妥协、保持自我独立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材,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梅花以情感和意志,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诗人通过“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两句,巧妙地表达了梅花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之美的品格,诗中还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刘克庄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末年,国家内外交困,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与高洁,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意象,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刘克庄的这首诗正是对这一精神的深刻诠释,诗人也可能通过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