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蟠泽国兴王地,独傲天公造物权。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龙兴寺

深蟠泽国兴王地,独傲天公造物权。出自哪首诗?

唐·韦庄

深蟠泽国兴王地,独傲天公造物权。

四渎萦回龙跃马,千山缥缈凤飞鸾。

晨曦欲动江光暖,暮霭初收海气寒。

老木苍藤连古寺,钟声忽断暮云间。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在这深邃蟠曲的湖泊沼泽之地,是王业兴起的地方,大自然独自骄傲地展示着它创造万物的权力,四条大河萦绕回旋,如同龙跃马奔;千山万岭缥缈朦胧,仿佛凤舞鸾飞,清晨的阳光欲动,江面上泛起温暖的光泽;傍晚的暮霭初收,海面上透出一丝寒意,古老的树木与苍劲的藤蔓缠绕着古老的寺庙,钟声在暮云间突然断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龙兴寺所在之地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首联点明地点,强调其作为王业兴起之地的特殊地位;颔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颈联则通过晨曦与暮霭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气候的变化;尾联以古寺、老木、苍藤和钟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龙兴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诗中既有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层次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感。

创作背景

韦庄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与变迁,对历史和现实有着深刻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龙兴寺时,被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触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韦庄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