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营茅屋破苍苔,隔水花多不用栽。的解释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旅营茅屋破苍苔,隔水花多不用栽。的解释

唐·皎然

旅营茅屋破苍苔,隔水花多不用栽。

空谷无人知岁晚,一窗风雪夜初来。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多写隐逸生活与禅心感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旅途中的茅屋覆盖着斑驳的苍苔,隔着水流,花儿繁多,根本无需人工栽种,空旷的山谷中无人知晓岁末已至,只有一夜风雪,悄悄地从那一扇小窗侵入。

释义

首句“旅营茅屋破苍苔”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居所,简陋的茅屋与覆盖其上的苍苔相映成趣,透露出一种荒凉而又自然的美,次句“隔水花多不用栽”则通过“隔水”与“不用栽”两个细节,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生机,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后两句“空谷无人知岁晚,一窗风雪夜初来”则将笔触转向更为深邃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身处空谷、无人问津的孤独感,以及风雪之夜来临时的清冷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清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对茅屋、苍苔、水花、空谷、风雪等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怀,诗中“不用栽”三字,尤为传神,既表现了自然之美的自在与丰盈,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真正的美好,往往无需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而然地存在于生活之中。

创作背景

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与隐居中度过,他热爱自然,崇尚隐逸,这首诗很可能就是他在某次游历或隐居期间,面对眼前景物,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在唐代这个诗歌繁荣的时代,皎然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