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伏鸡搏狸狗袭虎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村舍多鸡犬,日夕相闻喧。
老翁畏虎患,伏鸡搏狸犬。
狗袭虎犹壮,鸡飞篱已穿。
感激只在精神存,不畏强梁不畏艰。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出身贫寒,但才情出众,以诗文闻名于世,李中的诗作多描写田园生活、自然景物以及民间疾苦,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译文
村庄里鸡犬相闻,热闹非凡。
老翁害怕老虎的威胁,便让家中的鸡和狗去搏斗狸猫和猛虎。
狗虽然勇猛地去袭击老虎,但鸡却因此惊恐飞走,篱笆也被撞破。
老翁感激的是它们勇敢的精神依然存在,不畏强敌,不畏艰难。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村舍中鸡犬相闻的日常生活场景,引出老翁为了防范老虎的威胁,让家中的鸡和狗去搏斗狸猫和猛虎的故事,虽然狗在搏斗中表现出勇猛,但鸡却因此受到了惊吓,篱笆也被破坏,老翁并没有因此责怪它们,反而感激它们勇敢的精神,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勇敢、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推崇。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村舍中的生活场景,通过鸡犬相闻的热闹和老翁防虎的举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质朴,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狗的勇猛和鸡的惊恐进行对比,突出了勇敢与弱小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通过老翁对鸡狗的感激之情,表达了对勇敢精神的赞美和推崇,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李中出身贫寒,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他通过描写乡村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表达了对勇敢、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推崇,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乡村治安的混乱和人们对安全的渴望等,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这些问题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