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真人河汉旁,攀援桂枝曳霓裳。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游仙诗

太虚真人河汉旁,攀援桂枝曳霓裳。出自哪首诗?

唐·李白

太虚真人河汉旁,攀援桂枝曳霓裳。

身游碧落无拘束,心随明月到天罡。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李白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诗作多描写山水、饮酒、行旅、友情等,也有不少抒发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的作品。

译文

在浩瀚无垠的天河之畔,太虚真人悠然自得,他攀援着月宫的桂枝,身着霓裳羽衣翩翩起舞,他的身体在碧空如洗的天界自由翱翔,毫无拘束,心灵则随着皎洁的明月,飞升至至高无上的天罡之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人游于天际的壮丽图景,太虚真人,作为仙人的代表,身处银河之旁,享受着超凡脱俗的生活,他攀援桂枝,曳动霓裳,展现了仙人的飘逸与自在,而“身游碧落无拘束,心随明月到天罡”则进一步强调了仙人无拘无束、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游仙诗中的佳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描绘太虚真人在天河之畔的仙姿仙态,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攀援桂枝曳霓裳”一句,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仙人的飘逸与美丽,而“身游碧落无拘束,心随明月到天罡”则更是将仙人的自由精神推向了极致,整首诗意境开阔,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是李白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热爱自由,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他的游仙诗往往是在对现实不满或遭遇挫折时,通过描绘仙境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感,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太虚真人在天河之畔的仙姿仙态,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超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也反映了李白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于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