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判袂忽三年,梦想城南尺五天。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思西州

西州判袂忽三年,梦想城南尺五天。全诗是什么?

唐·韦应物

西州判袂忽三年,梦想城南尺五天。

独上高楼望乡国,鸟飞犹是半阑珊。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自从在西州分别已经匆匆过了三年,我时常梦想着城南那片仿佛离天只有五尺高的地方(比喻思念之地高远难及),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方的家乡,就连飞鸟也似乎只飞到了半空就徘徊不前了。

释义

西州判袂忽三年:在西州分别后,时间匆匆已过了三年,判袂,指分别。

梦想城南尺五天:梦想着城南那片高远的地方,这里用“尺五天”形容思念之地的高远与难以触及。

独上高楼望乡国: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方的家乡。

鸟飞犹是半阑珊:就连飞鸟也似乎只飞到了半空就徘徊不前,比喻自己归乡无望,心情沮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首句“西州判袂忽三年”直接点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奠定了思念的基调,次句“梦想城南尺五天”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渴望与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后两句“独上高楼望乡国,鸟飞犹是半阑珊”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飞鸟半空的阑珊之态,也象征着诗人归乡之路的艰难与漫长,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外地刺史期间,因公务繁忙或路途遥远,无法常回家乡,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西州可能是诗人曾经工作或生活过的地方,与家乡的分别让他深感孤独与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艰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