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新诗摹绝境,定知长到梦魂间。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

不用新诗摹绝境,定知长到梦魂间。全诗是什么?

宋·释绍嵩

空山无近远,云水自幽闲。

林树深藏鸟,溪流暗咽泉。

岩扉晴带雨,石径晚生烟。

不用新诗摹绝境,定知长到梦魂间。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空旷的山峦没有明确的远近之分,云雾缭绕的水面显得格外幽静闲适,树林深处藏着鸟儿,溪流在暗处轻轻咽响,岩石的缝隙在晴天也似乎带着湿润的雨气,傍晚时分,石径上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样的绝美之境,无需用新诗去刻意描绘,因为我知道,它早已深深印刻在我的梦魂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向往,前六句具体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神秘,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深深眷恋,认为其美好无需言表,已深深融入自己的梦境与心灵。

赏析

释绍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诗人通过对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世界,诗中“空山无近远,云水自幽闲”一句,既写出了山峦的连绵不绝,又表现了云水的悠然自得,为全诗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鸟鸣、溪流、岩石和石径,每一句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却又不失和谐与宁静。

最后两句“不用新诗摹绝境,定知长到梦魂间”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认为,如此绝美的山居环境,无需用新诗去刻意描绘,因为它已经深深印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自己梦境与灵魂的归宿,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敬畏。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生活与创作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隐居山林,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对周围环境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