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桃李
唐·刘禹锡
种成桃李人间满,应念孤根首屡回。
春色三分二分去,更无消息到蓬莱。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其诗歌风格雄浑爽朗,语言通俗明快,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种下的桃李已经遍布人间,满树繁花似锦,但我时常会想起它们那孤独而坚韧的根,一次次地回望,春天的景色已经消逝了大半,而那遥远而神秘的蓬莱仙境,却再也没有传来任何关于桃李的消息。
释义
这首诗以桃李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首句“种成桃李人间满”描绘了桃李满天下的盛景,象征着诗人曾经的辛勤耕耘和广泛影响,次句“应念孤根首屡回”则透露出诗人对初心的坚守和对过往经历的深深怀念,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春色的消逝和蓬莱仙境的遥不可及,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知未来的淡淡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桃李为题材,寓意深远,情感丰富,诗人通过描绘桃李的繁盛和根系的坚韧,表达了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也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桃李为喻,表达了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这种情感与诗人晚年的生活经历和心境状态密切相关,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