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成章是指一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且很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称赞那些文学造诣深厚,能够迅速将思想转化为文字的人。它体现了才情横溢、文思泉涌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1、下笔成章的拼音:
xià bǐ chéng zhāng
2、下笔成章的释义:
形容人写作或书写时文思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形容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能够迅速而流畅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3、下笔成章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巡狩郡县,封禅泰山,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周之太史,四百余年,于今之公卿大夫,多称颂太史公之言,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其书传之天下,至海内,学者莫不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叙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迁之著述,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于《史记》,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此书传矣,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于是海内名贤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叙事理,而下笔成章,不虚美,不隐恶,谓之实录。”下笔成章”一词虽非直接出自此段,但整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对写作才华的赞誉,后世据此提炼出“下笔成章”这一成语。
4、下笔成章的例句:
他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每次写作都是下笔成章,令人叹为观止。
5、下笔成章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才思敏捷,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写作或表达能力非常强,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6、下笔成章的示例: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才华横溢,下笔成章,创作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
7、下笔成章的近义词:
才思泉涌、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等,这些词语都形容人思维敏捷,能够迅速而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8、下笔成章的反义词:
江郎才尽、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等,这些词语则形容人在写作或表达时遇到困难,无法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