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宋·陆游
香妙心清无一事,不知何处是华胥。
窗前竹色侵书帙,林外鸟声送日西。
病后交游疏似旧,年来人事半成非。
道人元自无拘束,更向人间争是非。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焚香静心,心中无一丝杂念,仿佛不知何处是梦中的华胥国,窗前翠绿的竹影侵入书卷,林外的鸟鸣声伴随着夕阳西下,病后与朋友交往变得稀疏,如同往日不再,近年来人事多变,大半已非旧时模样,道人我本来就没有什么拘束,又何必再与人间争论是非对错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宁静心境与淡泊生活,首句“香妙心清无一事”通过焚香静心,表达了内心的清净无扰;次句“不知何处是华胥”则借用了华胥国的典故,暗喻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脱现实的梦境之中,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窗前的竹色与林外的鸟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病后交游稀疏、人事多变的感慨,以及自己超脱世俗、不争是非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联以焚香静心开篇,奠定了全诗清幽宁静的基调;颔联通过竹色与鸟声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和谐;颈联则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尾联则以道人自喻,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争是非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变迁,晚年时期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与打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闲居时期,面对仕途的挫折与人生的无常,诗人选择了归隐山林、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晚年时期的心境与追求,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与文学家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