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宴留别
唐·李中
华馆春风起玉尘,高楼月色映银鳞。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诗成华烛留残蜡,客醉高歌叩缺壶。
此夜相思君不见,今宵明月照孤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末至五代初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如一些更著名的唐代诗人。
译文
华丽的馆舍里春风吹起了玉尘(比喻酒宴上的轻尘或花瓣),高楼的月色映照着如银鳞般的波光(可能指湖面或水面),酒香浓郁,春意仿佛随着梦境一同降临;窗户虽破,月光却悄悄地寻找着屋内的人,诗写成时,华烛已燃至残蜡,客人醉醺醺地高声歌唱,叩击着缺口的酒壶,在这个夜晚,我对你的思念你却看不见,只有今夜的明月照耀着孤独的村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夜晚宴饮告别的场景,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宴会的环境和氛围,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氛围,颈联“诗成华烛留残蜡,客醉高歌叩缺壶”是诗中的精华,既表现了诗人创作诗歌的才情,又展现了客人醉后的豪情与不羁,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离别后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宴的场景,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华馆”、“高楼”、“华烛”、“缺壶”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华丽又略带破败的宴会环境,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颈联中的“诗成华烛留残蜡”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创作诗歌的灵感与才华,又通过“留残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宴会的即将结束,而“客醉高歌叩缺壶”一句,则生动地描绘了客人醉后的豪情与不羁,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自由,尾联的“此夜相思君不见,今宵明月照孤村”则将情感升华至更高的层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离别后的孤独感。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情境和细节,但可以推测的是,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夜晚与友人宴饮告别时所作,在那个特定的时刻,诗人被宴会的氛围所感染,同时也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