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宋·释绍嵩
空山无近远,云日自明舒。
林鸟啼春昼,岩花照水渠。
何似黄梅碓下客,夜翻半偈倩人书。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禅意盎然的景致,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淡泊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空旷的山林中,无论远近,云雾与日光自如地交织,明亮又舒展,林间的鸟儿在春天的白昼里啼鸣,岩石旁的花朵映照在水渠之上,美不胜收,这景致哪里比得上黄梅碓下的那位僧人,夜晚时分,还需请人帮忙抄写半部佛经呢?
释义
首联“空山无近远,云日自明舒”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自在,云雾与日光在山中自由穿梭,无拘无束,颔联“林鸟啼春昼,岩花照水渠”进一步以动衬静,通过林鸟的啼鸣和岩花的映照,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颈联“何似黄梅碓下客,夜翻半偈倩人书”则转而以对比的手法,提及黄梅碓下的僧人,暗示其修行生活的艰辛与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即便夜晚也要请人帮忙抄写佛经,以此反衬出诗人当前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前两句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理解与尊重,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精神追求的肯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禅学修养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往往与佛教信仰和山林生活紧密相连,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自然美景,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对比黄梅碓下僧人的修行生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修行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与珍惜,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为伴,以禅修为乐,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逃避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