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唐·李商隐
露掌秋深冷画屏,
花签漏永梦难成。
银灯独照孤衾影,
那堪比夕新睛。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秋夜已深,露掌(指宫中的露台或花丛中的露水)上寒意袭人,冷清了画屏上的景致。
花签(古代计时用的更筹或花式的计时器)滴漏声悠长,让人难以入眠,梦境也难以形成。
银灯独自照耀着孤单的被褥和身影,
这秋夜的孤寂,哪里比得上那傍晚时分初晴的温馨与宁静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首句“露掌秋深冷画屏”通过描绘秋夜的寒冷和画屏的冷清,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次句“花签漏永梦难成”则通过花签滴漏的声音和难以入眠的情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后两句“银灯独照孤衾影,那堪比夕新睛”则通过银灯照耀下的孤单身影和与傍晚初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温暖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诗中“露掌”、“花签”、“银灯”等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秋夜的孤寂与傍晚初晴的温馨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温暖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孤独,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寂寞,在一个秋夜,他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秋景,听着花签滴漏的声音,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孤独感,他提笔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温暖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