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己有耻成语的释义

行己有耻成语的释义为: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即指一个人在行事时,要有知耻之心,能够分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要有羞恶之心,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保持人格尊严的重要前提。

1、行己有耻的拼音

行己有耻成语的释义

xíng jǐ yǒu chǐ

2、行己有耻的释义

指一个人行事时要有知耻之心,即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不做违背良心和道德准则的事,它强调个人在行为上应持有的道德自律和羞耻感。

3、行己有耻的出处

此成语出自《论语·子路》篇,原文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意指一个人行事要有知耻之心,出使四方能不辱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士。

4、行己有耻的例句

他始终秉持行己有耻的原则,从不做出任何有损人格和道德的事情。

5、行己有耻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行为上的道德自律和羞耻感。“他是一个行己有耻的人,从不轻易做出违背良心的事。”

6、行己有耻的示例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不做亏心事的人,都可以被视为行己有耻的典范,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私欲而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

7、行己有耻的近义词

- 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自知之明的人在行事时会更加谨慎,避免做出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

- 知耻而后勇:指知道羞耻而奋发图强,也体现了对道德准则的坚守和自律。

8、行己有耻的反义词

- 厚颜无耻: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与行己有耻形成鲜明对比。

- 恬不知耻:指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同样与行己有耻相悖。

“行己有耻”是一个强调个人道德自律和羞耻感的成语,它要求人们在行事时要有所约束,不做违背良心和道德准则的事。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