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湖景抒怀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湖面镜平秋月明,絮不生萍水疑冰。
微风偶过波光动,水疑浮玉满池清。
夜色渐深人迹少,此景正宜舒啸情。
心随云影闲飘荡,一曲高歌动九天。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杨万里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富有幽默感,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湖面如镜,秋月皎洁明亮,水面上没有一丝絮状的浮萍,清澈得仿佛连水都凝结成了冰,微风偶尔吹过,波光粼粼,水面上的光点如同浮动的玉石,满池都是清澈的美景,夜色渐渐深沉,人迹稀少,这样的景色正适合放声长啸,抒发内心的豪情,我的心随着云影悠闲地飘荡,一曲高歌直冲云霄,响彻九天。
释义
“絮不生萍,水疑浮玉”描绘了湖面平静无波、清澈见底的景象,用“絮不生萍”形容水面干净无杂物,“水疑浮玉”则通过比喻展现了水波微动时如同浮玉般的美妙景象。“此景正宜舒啸”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内心豪情万丈,想要放声高歌、抒发情感的冲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湖面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前两句通过“絮不生萍”和“水疑浮玉”的描写,将湖面的清澈与美丽刻画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此景正宜舒啸”和“一曲高歌动九天”的抒发,将诗人的豪情壮志与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隐居山林,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在一个秋夜,他独自漫步于湖边,被眼前的美景所深深吸引,心中豪情万丈,于是写下了这首《湖景抒怀》,诗中通过对湖面美景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境遇的豁达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