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岩莘野时方隐,心先定、经纶施设。的解释

诗词原文

隐逸志

传岩莘野时方隐,心先定、经纶施设。的解释

宋·辛弃疾

传岩莘野时方隐,心先定、经纶施设。

云深林密路难寻,独抱幽怀寄松月。

世态炎凉何足论,梦回处、青山无恙。

一朝风起龙蛇动,谈笑间、功名可拾。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在岩石和莘野之间,隐士们正隐居避世,他们的内心早已坚定,筹划着治国安邦的大计,山林深邃,道路难寻,他们独自怀抱高洁的情怀,将心事寄托于松树和明月,世间的冷暖炎凉不值得去议论,梦中回到那青山依旧的地方,一旦风起云涌,龙蛇舞动,他们便能在谈笑间轻易地获取功名。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隐士高洁情怀和治国理想的赞美,首句“传岩莘野时方隐”点明隐士的隐居之地,次句“心先定、经纶施设”揭示隐士内心的坚定和治国抱负,下片则通过对比世态炎凉和青山无恙,进一步凸显隐士的超脱和淡泊,最后以“一朝风起龙蛇动,谈笑间、功名可拾”作结,展现了隐士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实现自己的抱负。

赏析

这首词以隐士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怀和治国理想,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岩石、莘野、松树、明月等,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意境,与隐士的形象相得益彰,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世态炎凉与青山无恙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了隐士的超脱和淡泊,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隐士的赞美之情,又有对治国理想的向往之意,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辛弃疾仕途不顺、隐居山林期间,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多次上书朝廷却未被采纳,反而屡遭排挤和打压,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他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是将这份理想寄托于诗词之中,这首《隐逸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来表达自己对治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