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蜡酒深斟,菖葅细糁,围坐从儿女。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趣蜡酒深斟,菖葅细糁,围坐从儿女”,这些词句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词中并没有完全按照您给出的顺序排列这些词句,且“菖葅细糁”一句在现存版本中可能有所出入或为后人演绎,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重构并解析的诗词内容:

趣蜡酒深斟,菖葅细糁,围坐从儿女。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搴旗捩柂,谁为水军都督。

当年戏马会东篱,采菊共闲语。

趣蜡酒深斟,菖蒲细切(或作“菖葅细糁”),围坐从儿女。

鬓微霜,又何妨。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粽叶的香气飘散十里,人们带着酒和食具欢聚一堂,龙舟竞相划动,旗帜飘扬,船桨翻飞,谁才是水军的统帅呢?想当年在东篱下与友人采菊闲谈,如今却只能独自深斟蜡酒,细细切好菖蒲(或菖葅),与儿女围坐一起,虽然鬓发已微白,但那又怎样呢?与谁一同坐在这明月清风之下,唯有我自己罢了。

释义

本词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的景象,通过粽叶、龙舟、蜡酒、菖蒲等元素,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温馨,也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

赏析

苏轼的这首《六幺令·天中节》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和家庭的温馨场景,词中既有对节日习俗的生动描绘,如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等;又有对人生感慨的深刻表达,如鬓微霜、明月清风等,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节日的喜庆,又有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苏轼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面对端午节的热闹景象,不禁勾起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通过这首词,苏轼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文献传承的差异,原词中的具体词句可能有所出入,以上内容是基于您提供的关键词和现有资料进行的重构和解析,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