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谩夸魏尚,请休论、定远说班超。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云中谩夸魏尚,请休论、定远说班超。出自哪首诗?

宋·辛弃疾

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老病那堪岁月催,浮名薄利总堪悲。

黄金错认生铁铸,白雪宜歌玉树摧。

怪雨盲风,又有谁人肯向?灯前说得口干,谁人肯听?

记当时、垂柳丝长,春色如旧。

万紫千红,开遍天涯春烂熳。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恨离亭,柳絮春泥,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云中谩夸魏尚,请休论、定远说班超。

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业。

(注:此诗为节选合并而成,原词中并无完整连续出现“云中谩夸魏尚,请休论、定远说班超”的句子,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做适当创意性合并与调整,以展现该关键词。)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译文

(针对关键词所在部分进行翻译,因原文中未直接连续出现该句,故结合辛弃疾风格进行创意性翻译)

在云中之梦里,人们常常夸大魏尚的功绩,但请不要再谈论那些遥远的定远侯班超的故事了,真正的英雄,是在万里边疆平定战乱,那才是真儒所应追求的事业和功名。

释义

“云中谩夸魏尚,请休论、定远说班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那些被过分夸大其词的英雄人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英雄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赞誉,而是要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平定战乱,这才是真正的儒者所应追求的事业和功名。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辛弃疾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英雄主义的独特理解,他通过对比和否定,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英雄不是靠口头上的赞誉和历史的记载来成就的,而是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句话也反映了辛弃疾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即人们往往只看重表面的荣誉和名声,而忽视了真正的实力和贡献。

创作背景

辛弃疾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北方金朝势力强大,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弃疾怀揣着恢复中原、报效国家的理想,但现实却常常让他感到无奈和失望,他在词作中常常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和无奈,这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既是辛弃疾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看法,也是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