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夏夜纳凉
朝代:清代
作者:项兰贞
凉浸桃笙透锦帏,暑消葵扇晚风微。
借伊一些秋意到,阶下梧桐叶未飞。
作者简介
项兰贞,清代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孟畹,浙江嘉兴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工于诗词,有《裁云阁诗集》传世,项兰贞的诗词清新脱俗,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与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译文
竹制的桃笙枕透出丝丝凉意,浸透了锦绣的帷帐;葵扇轻摇,晚风微拂,暑气已消,借这夏夜的一丝凉意,仿佛秋天已悄然来临,但阶下的梧桐叶还未飘落。
释义
凉浸桃笙:桃笙,古代竹制的凉枕,此句形容夏夜使用凉枕带来的清凉感受。
暑消葵扇:葵扇,即蒲扇,用以扇风消暑,此句描述葵扇轻摇,暑气渐消的情景。
借伊一些秋意:伊,代词,此处指夏夜,此句表达诗人希望从夏夜中借得一些秋日的凉爽之意。
阶下梧桐叶未飞:梧桐叶落是秋天的象征,此句说明虽然夏夜已有凉意,但还未到真正的秋天。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纳凉的情景,通过“凉浸桃笙”、“暑消葵扇”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夏夜由热转凉的微妙变化,诗人巧妙地运用“借伊一些秋意”的想象,将夏夜与秋天相联系,表达了对凉爽秋意的向往,最后一句“阶下梧桐叶未飞”则点明了时节,虽然夏夜已有凉意,但还未到真正的秋天,为全诗增添了一丝遗憾与期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在炎热的夏夜,诗人或许正置身于一个幽静的环境中,享受着由凉枕和葵扇带来的清凉,她也可能正经历着某种内心的烦躁或不安,因此希望通过借得一些秋意来平复心情,梧桐叶未飞的景象则可能触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细腻情感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