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愁思、春近也,随宫绣、时宽一线。的解释

诗词原文

相愁思、春近也,随宫绣、时宽一线。的解释

宫怨

唐·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愁思春近也,随宫绣、时宽一线。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的诗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杜荀鹤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晚年更是贫病交加,他的作品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早早地就被美貌所误,想要梳妆打扮却懒得靠近镜子,得到皇帝的宠爱并不在于容貌如何,那我该如何去修饰自己的容颜呢?春风和煦,鸟鸣声细碎悦耳,太阳升高,花影重重,每年越溪边浣纱的女子们,都在为春天的到来而忧愁,因为随着春天的临近,她们被选入宫中刺绣的时间也就又宽限了一些,但这也只是暂时的解脱,未来的命运依然未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宫中女子的内心独白,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同情和感慨,首联写女子因美貌被选入宫,却并未得到皇帝的宠爱,反而因此失去了自由和快乐,变得慵懒无心梳妆,颔联进一步阐述,说明得到皇帝的宠爱并不在于容貌,而是需要其他因素,如才华、性格等,但女子却无法掌控这些,颈联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与女子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尾联则点明主题,通过越溪女的愁思,反映了宫中女子对命运的无奈和担忧。

赏析

这首诗以宫中女子的口吻,细腻地刻画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和悲惨命运,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女子的美貌与命运、春天的美好与愁思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人也借古讽今,对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宫中女子的命运更是悲惨无比,她们被选入宫后,不仅要忍受孤独和寂寞,还要时刻提防着宫廷斗争的险恶,杜荀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些无辜女子的同情和关怀,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