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好梦恰瞢腾,又冷落、一成吹醒。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浪淘沙·秋夜感怀

醉乡好梦恰瞢腾,又冷落、一成吹醒。全诗是什么?

宋·柳永

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又送孤帆天际看,暝色悠悠。

醉乡好梦恰瞢腾,又冷落、一成吹醒,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作者及朝代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一片落叶忽然惊觉已是秋天,它就这样被交付给流水而去,我情意恳切地目送着它经过白苹洲,我又一次送走了远行的孤帆,在天边处凝望,直到黄昏的暮色悠悠降临。

在醉乡中我刚刚做起好梦,却又被冷风吹醒,这一生就这样在憔悴中断送,仅仅只需要几个黄昏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落叶、孤帆、黄昏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上片写秋景,通过“一叶惊秋”引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下片则转入抒情,通过“醉乡好梦”与“又冷落、一成吹醒”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短暂、易醒难留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并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映射出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词中“一叶忽惊秋”以落叶的飘零象征时光的流逝,而“分付东流”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流逝的不可逆性,下片则通过“醉乡好梦”与“又冷落、一成吹醒”的对比,将词人对人生无常、易醒难留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柳永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秋夜的寂静中,词人独自面对自然景物的变化,内心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他通过这首词将自己的情感倾诉出来,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悲哀,这首词也反映了柳永作为婉约派词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即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现来传达内心的情感波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