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蜂蝶都体惹,暗香来、时借水沈。上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等闲蜂蝶都体惹,暗香来、时借水沈”,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诗人姜夔的《庆宫春·双桨莼波》,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等闲蜂蝶都体惹,暗香来、时借水沈。上一句是什么?

庆宫春·双桨莼波

宋·姜夔

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霓。”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铦朴翁自封禺同载至湖,是日雪作,舟人曰:“此小住石湖。”至晚,过垂虹,去石湖不远,人言石湖行春桥下雪作蝴蝶,飞入太湖,不复可见,予因赋此阕。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忽孤城,烟淡日薄,暝入西湖,新月生魄,可惜虚掷,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帆西泖,落月河桥,一梦云萍踪迹,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等闲蜂蝶都休惹,暗香来、时借水沈,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作风格清空骚雅,有《白石道人歌曲》等传世,姜夔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传世。

译文

双桨荡起莼菜的水波,身披一件松雨的蓑衣,暮色中的愁思渐渐弥漫在空阔的水天之间,我呼唤着与我结盟的鸥鸟,它们翩翩飞舞,似乎要落下,却又背着我飞过了树梢,那次归去,我荡开云雾和积雪,乘着孤舟在夜晚出发,再次伤心地看见,那隐约的眉山,如同黛色的痕迹低压在眼前。

采香径里春寒料峭,我这位老夫婆娑起舞,自唱自歌,又有谁来应答?向西眺望垂虹桥,只见孤城飘忽,烟雾淡淡,日光稀薄,暮色降临西湖,新月升起,可惜这美景都被虚掷了,因为夜雪刚刚积起,翠绿的酒杯容易让人落泪,红萼默默无言,却勾起了我深深的回忆,我永远记得曾经携手共游的地方,那时千树繁花压满了西湖的寒碧。

如今我又乘着片帆西行,经过落月的河桥,一切如同梦幻般的云萍踪迹,感叹年华如流水般逝去,人们如今已相隔千里,书信也遥远难通,那些平凡的蜂蝶都不要去招惹了,暗香袭来,时而借着水沈的香气,我惆怅地望着东边的栏杆旁那一株如雪的白梅,人生啊,又能看清几回这样的清明景象呢?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人生的感慨,词中“等闲蜂蝶都休惹,暗香来、时借水沈”一句,意味着不要轻易被世俗的纷扰所迷惑,真正的美好往往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暗香。

赏析

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作者通过“双桨莼波”、“一蓑松雨”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同时又不失深沉的愁思,特别是“等闲蜂蝶都休惹,暗香来、时借水沈”一句,更是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绍熙辛亥(1191年)除夕之后五年,即庆元六年(1200年)冬天,当时姜夔与友人俞商卿、张平甫、铦朴翁一同乘船前往石湖,途中遇到雪景,触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词中提到的“石湖行春桥下雪作蝴蝶,飞入太湖,不复可见”的传说,更是为这首词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这首词也反映了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人生的感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