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富贵如披麻救火,功名似暴虎冯河。的释义

诗词原文

叹世

叹富贵如披麻救火,功名似暴虎冯河。的释义

朝代:元代

作者:张养浩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叹富贵如披麻救火,功名似暴虎冯河。

漆园蝶梦迷庄叟,栗里鸠啼倩渊明。

谁识我狂夫?风卷残云,电掣金蛇。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69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晚年辞官归隐,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以散曲最为著名,风格豪放,语言平易近人,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

译文

在东篱下我度过了大半生的蹉跎岁月,在竹林中的游亭里,小屋里我悠然自得,那里有个池塘,清醒时我吹响渔笛,醉酒后我唱起渔歌,严子陵或许会笑话我,但孟光台却是我向往的地方,他们笑我又怎样?在这广阔的江湖中,我也能避开世俗的风波。

感叹那富贵就像披着麻去救火,功名则如同空手搏虎过河,庄周梦蝶的典故让庄子迷惑,陶渊明在栗里听到鸠啼而心生归隐之意,谁能理解我这狂放不羁的人?就像风卷残云、电掣金蛇般自由不羁。

释义

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富贵的蔑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富贵与功名的危险和虚无,以及自己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散曲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心境,表达了对世俗富贵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叹富贵如披麻救火,功名似暴虎冯河”一句尤为深刻,用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富贵与功名的危险和虚无,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庄周梦蝶和陶渊明归隐的典故,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张养浩在元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深感仕途的险恶和人生的无常,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对世俗的富贵和功名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这首散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