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幽居
东晋·陶渊明
南山杞菊郁芬芳,东晋图书满屋藏。
谁识幽居怀抱远,清风明月自为乡。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性构造,历史上陶渊明并未直接以此句或完全相同的意境作过此诗,但风格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主题相符。)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译文
南山的杞菊郁郁葱葱,散发着芬芳,我的屋子里藏满了东晋时期的图书,有谁能够理解我这隐居之人的远大怀抱呢?我只愿与清风明月为伴,将这里当作自己的故乡。
释义
南山杞菊:指南山(常指诗人隐居之地附近的山)上的杞树和菊花,象征着自然与隐逸生活。
东晋图书:指诗人收藏的书籍,可能包括历史、文学、哲学等,反映了诗人的学识与追求。
谁识幽居怀抱: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孤独与不被世人理解的感慨。
清风明月自为乡: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以自然为伴的高洁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南山杞菊”和“东晋图书”为象征,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充实,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书籍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坚守。“谁识幽居怀抱”一句,又流露出诗人对世人难以理解的孤独感,而“清风明月自为乡”则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以自然为伴的高尚情操,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创意性构造的,但我们可以借鉴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背景进行解读,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仕途坎坷,对官场的黑暗深感失望,于是选择归隐田园,过上了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归隐生活的一种写照,表达了他对自然、对书籍、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坚守,也反映了他在乱世中寻求精神寄托与自我实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