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的解释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虞美人·赋虞美人草》,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的解释

诗词原文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宋·辛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倾国无媒空自怜,入宫见妒岂婵娟,古来颦损蛾眉,泪滴花枝溅酒钱。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当年春风得意,就像芳草天天得到阳光的照耀,拔山扛鼎的力量用完了,忽然悲歌起来,饮完酒后,虞姬从此又该如何面对项羽呢?

世人不能理解虞姬的深情与痛苦,只贪看她像芳草一样起舞时的美丽姿态,她忽然收起衣袖,端庄地站立着,或许是怕那乐曲中仍带着楚歌的声音,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吧。

拥有倾国倾城之貌却无人赏识,只能独自怜惜;入宫后又被嫉妒,难道美丽也是一种罪过?自古以来,多少美人因愁苦而皱眉,泪水滴落在花枝上,溅湿了酒钱。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虞姬的遭遇,表达了对美人命运的同情和对英雄末路的感慨,上片写项羽的英勇与虞姬的深情,下片则直接抒发对虞姬命运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以虞姬为题材,通过对其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美人悲剧结局的同情与感慨,词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虞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词中也透露出词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倾国无媒空自怜,入宫见妒岂婵娟”一句,写出了虞姬虽有倾国倾城之貌,却无人赏识,入宫后又被嫉妒的悲惨命运,而“古来颦损蛾眉,泪滴花枝溅酒钱”则进一步强调了美人因愁苦而皱眉、流泪的普遍现象,表达了词人对美人命运的深切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作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上饶期间,当时,词人已历经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磨难,对英雄美人的悲剧结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他也可能借虞姬的命运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这首词,词人表达了对英雄美人悲剧结局的同情与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