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休要碧油红旆,趁黑头、时节做三公。
作者及朝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生于金朝,早年参与耿京起义,并归宋,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广阔,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就像春蚕嚼食桑叶回响在回廊里一样,不久你将会像鲤鱼跃过禹门一样,同辈中你会第一个高中状元,月中宫殿上也将先收到你蟾宫折桂的捷报,大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凤凰朝向太阳飞,你要携带书信、宝剑,踏上漫长的旅途,不要学那些追求高官厚禄的人,为了年少而轻易求取三公的高位。
释义
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廓之参加秋试而作,上片点明时令和环境,渲染出秋试的氛围和廓之参加秋试的志向,下片则运用一系列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廓之的期望和勉励,并告诫他不要追求高官厚禄,要珍惜青春年华,努力追求真正的学问和事业。
赏析
这首词以送别为题,但并未局限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友人的勉励和期望,表达了对青年才俊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词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如“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鹏北海”、“凤朝阳”等,既形象又富有深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他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勉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中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壮志难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送别友人廓之参加秋试,心中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这首词在表达友情和勉励的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辛弃疾那种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