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心寓目成语的解释

游心寓目成语的解释是指将心思寄托在所见景物上,形容心情悠闲,精神放松,陶醉于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之中,让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的状态。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文人墨客游览山水、欣赏美景时的悠然自得心境。

1、游心寓目的拼音

游心寓目成语的解释

yóu xīn yù mù

2、游心寓目的释义

游心寓目指将心神寄托于所见事物之中,形容人悠闲自在地观赏景物,使心情得到愉悦和放松。“游心”指心神自由遨游,“寓目”则指目光所及,所见之景。

3、游心寓目的出处

此成语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九漠;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思;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稽留于牖下,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是以游心寓目,理伏衢路,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虽然“游心寓目”并非直接作为独立成语在此文中出现,但刘勰在描述文学创作时提到的“游心”与“寓目”相结合的状态,可视为该成语意境的源头,后世多将“游心寓目”作为成语使用,形容人悠闲观赏景物的情态。

4、游心寓目的例句

他漫步在山水之间,游心寓目,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5、游心寓目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形容人悠闲自在地观赏景物。

6、游心寓目的示例

在周末的午后,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小路,游心寓目地欣赏着路边的野花和远处的山峦,心情格外舒畅。

7、游心寓目的近义词

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等,这些词语都形容人在观赏景物时心情愉悦、自在悠闲的状态。

8、游心寓目的反义词

忧心忡忡、心烦意乱、愁眉苦脸等,这些词语则形容人心情焦虑、烦躁不安或愁苦的状态,与“游心寓目”所表达的悠闲自在形成鲜明对比。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