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散风流成语的拼音是“yǔ sàn fēng li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迅速消散,像雨停风止一样,也可以用来比喻恩情、情意等一旦消失就无法挽回,如同风流云散。
1、雨散风流的拼音:
yǔ sàn fēng liú
2、雨散风流的释义:
原指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纷纷别离了,也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迅速消失、消散,不再存在或影响减弱。
3、雨散风流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钞,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有非珪璋所摽,故文明丽雅,有殊得已,渊乎文者,并总群才,泛览博观,同符篆契,尝谓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至于摛文掞藻,碑诔诗赋,则冠绝当时,固亦难乎覶缕矣,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立言,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皆言事之所离,而咏物之妙者矣,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钞,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有非珪璋所摽,故能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景行而向往之;非夫才高识远,孰能为之乎?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化飞萤,或魂游岱岳;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钟记室云:‘寓言写物,美词焕采,繁而不隐,鲜而不渝。’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祖孝征云:‘沈诗长于谢,但任笔为文,不闲于练饰。’锺曰:‘谢所以为章,才高词盛,富过其文。’梁简文帝云:‘诗写性情,惟在藻饰;江左齐、梁,弥重其事,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有非珪璋所摽,故能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景行而向往之;非夫才高识远,孰能为之乎?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化飞萤,或魂游岱岳;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其中虽未直接出现“雨散风流”四字连用,但“风”、“流”等意象的流动与消散,与“雨散风流”的意境相通,后世可能据此提炼出此成语,但需注意,具体直接出处可能因文献流传与整理而有所争议,此仅为一种解释。
4、雨散风流的例句:
随着毕业季的来临,同学们纷纷离校,仿佛一场盛大的聚会后,雨散风流,各奔前程。
5、雨散风流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迅速消散。
6、雨散风流的示例:
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疏远,最终雨散风流,各自安好。
7、雨散风流的近义词:
烟消云散、风流云散、云消雾散等,均表示事物迅速消散、不再存在的意思。
8、雨散风流的反义词:
长存不灭、经久不衰、根深蒂固等,表示事物长久存在、不易消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