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成语的释义

曾母投杼成语的释义指的是曾参的母亲因多次听到“曾参杀人”的谣言,信以为真,便投杼(织布机的梭子)逾墙而走,后用以比喻流言蜚语多次重复,使人信以为真,或指谣言一再传播,使人信以为真,导致严重的后果。

1、曾母投杼的拼音

曾母投杼成语的释义

zēng mǔ tóu zhù

2、曾母投杼的释义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三次有人谣传曾参杀人的消息便信以为真,投杼(织布机的梭子)而走,形容流言可畏,致使人信以为真,也用来比喻谣言多次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3、曾母投杼的出处

出自《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母曰:‘曾参杀人。’曾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4、曾母投杼的例句

面对社会上关于他的不实传言,他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也不得不感叹曾母投杼的力量,连最亲近的人都开始怀疑他了。

5、曾母投杼的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谣言的可怕,通常用于形容因多次听到不实传言而最终信以为真的情况。

6、曾母投杼的示例

在古代,信息传播缓慢且易失真,往往一个不经意的谣言就能造成曾母投杼的效应,使得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

7、曾母投杼的近义词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8、曾母投杼的反义词

眼见为实: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强调直接观察的重要性,与“曾母投杼”所表达的因多次听闻而信以为真的情况相反。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