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自受成语的解释

自作自受成语的解释为: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人,强调个人行为与其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自作自受的拼音

自作自受成语的解释

zì zuò zì shòu

2、自作自受的释义

指自己做了错事或坏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形容行为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由行为人自己承担。

3、自作自受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宋代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峰,峰峰皆满目,师住此山,几时归?’颖曰:‘千峰顶上一无拘,万象丛中得自由,不向人间争宠辱,平生心事付沙鸥。’僧曰:‘恁么则不向人间争宠辱是师心事也。’颖曰:‘汝作么生会?’僧曰:‘某甲会也。’颖曰:‘自作自受。’”

4、自作自受的例句

他因为经常偷懒不学习,考试不及格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5、自作自受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宾语,带有贬义色彩,用于形容某人因自己的行为而招致的不良后果。

6、自作自受的示例

小明因为经常欺负同学,最终被孤立,这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开始努力改正,希望能重新获得同学们的友谊。

7、自作自受的近义词

自食其果、咎由自取、作茧自缚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因自己的行为而招致不良后果的意思。

8、自作自受的反义词

嫁祸于人、嫁犬逐犬(比喻跟着坏人做事,自己也会倒霉,但更多指被动受害)、代人受过等,这些成语表达的是将责任或后果转嫁给他人的行为,与自作自受形成对比。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