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人各带刀,故示官威仪。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创作

题目:《威仪行》

环人各带刀,故示官威仪。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环人各带刀,故示官威仪。

鞍马行街市,旌旗映日辉。

威严如猛虎,气势压群骐。

莫道权豪贵,威风自不违。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公元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奇幻的景象,抒发对人生、社会及自然的深刻感悟,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周围的人各自佩带着刀剑,故意展示着官府的威严和礼仪,他们骑着鞍马在街市中穿行,旌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的威严如同猛虎一般,气势足以压倒所有的骏马,不要说这些权贵们如何豪奢,他们的威风本身就是不容违抗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环人(即随从、侍卫)带刀、骑马、举旌旗等场景,展现了官府人员的威严和气势,诗人用“猛虎”和“群骐”作为比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威严和气势的不可侵犯性,整首诗充满了对权贵们威风凛凛的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权力与地位的敬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官府人员的威严形象,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生动的比喻,将权贵的威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权力与地位的复杂情感,既有敬畏也有讽刺,李贺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一情感表达得既深刻又含蓄。

在诗歌的结构上,诗人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从环人带刀到骑马举旗,再到威严如猛虎、气势压群骐,最后点明威风自不违的主题,这种结构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紧凑有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对权贵有所不满的时期,在唐代,权贵们常常以威风凛凛的形象示人,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李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这种威风凛凛形象的描绘,也透露出自己对权力与地位的复杂情感,他或许在讽刺权贵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可能在对自己的命运进行反思和感慨,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巧妙的融合和表达。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