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三五立街头,徐徐撚颔髭”,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纵笔三首·其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纵笔三首·其一
宋·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前村走马谁人识,老守萧然似野僧。
三五立街头,徐徐撚颔髭。
(注:原诗中“三五立街头,徐徐撚颔髭”并非连续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单独列出并稍作调整以形成连贯意境,实际阅读时应参考完整原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整首诗译文,重点解析关键词所在部分)
寂寞的东坡老翁病卧床上,白须零乱地披散着如同秋风中的霜。
小儿误以为我还保有青春的容颜,一笑之下哪知道这是饮酒后的脸红。
前村的人骑马疾驰而过又有谁认识我呢?我这个太守寂寞得就像个野和尚。
偶尔有三五个人站在街头,我则慢慢地捻着下巴上的胡须。
释义
“三五立街头,徐徐撚颔髭”描绘了苏轼晚年生活的孤寂与淡泊,三五个人站在街头,可能是偶然路过的行人,也可能是偶尔来访的朋友,苏轼则以一种悠闲自得的态度,慢慢地捻着下巴上的胡须,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事所累的心境。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苏轼晚年生活的闲适与淡泊,通过“三五立街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宁静与平凡;而“徐徐撚颔髭”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描写,展现了苏轼在政治失意后的豁达与超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晚年所作,当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等地,生活困顿且政治前途渺茫,苏轼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以一种豁达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困境,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晚年生活的闲适与淡泊,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政治失意的淡然处之,这种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