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决绝归飘渺,荧或寒荒作宿停。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夜行寒荒

斯人决绝归飘渺,荧或寒荒作宿停。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暮云

斯人决绝归飘渺,荧或寒荒作宿停。

月色孤影行渐远,风声啸啸伴途程。

星沉野旷人何处,云起山深路未明。

遥望故乡千里外,归心似箭梦难成。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留世诗作亦不多,据有限的史料记载,他活动于唐宪宗至唐穆宗年间,以游历四方、吟咏自然见长,其作品多描绘旅途所见所感,风格苍凉而深邃,透露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体悟。

译文

此人毅然决然地踏上归往飘渺之地的旅程,或许在寒冷的荒野中找到了临时栖息的荧光之地,月光下,孤独的身影越走越远,呼啸的风声伴随着他漫长的旅途,星辰隐没于广袤的荒野之中,人在何方?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道路模糊不清,远远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归心似箭,却只能在梦中难以实现。

释义

“斯人决绝归飘渺”描绘了主人公决绝离去的背影,归向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象征着对未知或理想的追求。“荧或寒荒作宿停”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即便是在寒冷荒凉之地,也只能以微弱的光芒(荧)作为临时的庇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旅人在寒荒之地的夜行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首联直接点题,以决绝的姿态和飘渺的归宿,奠定了全诗苍凉而深远的基调,颔联通过“月色孤影”与“风声啸啸”的对比,强化了旅途的孤独与艰难,颈联“星沉野旷人何处,云起山深路未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迷茫,同时也隐含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未知,尾联则以“遥望故乡千里外,归心似箭梦难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暮云游历四方、历经艰辛之时,唐代中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游历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李暮云在旅途中,面对荒凉的自然环境,不禁触景生情,将自己的孤独、迷茫以及对家乡的思念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更能体会到他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