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对愁眠
宋·杨万里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数星复数砧,唧唧人未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却把穷愁比秋雨,犹应秋雨少於愁。
欲知此恨无穷处,长向樽前说未休。
(注:“却把穷愁比秋雨,犹应秋雨少於愁”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现存完整诗集中的某一首诗,可能是后人根据杨万里的诗风或残句拼凑而成,或有所误传,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假设其为杨万里所作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愁绪满怀,深知夜已漫长,抬头仰望满天繁星排列,数着星星又听着捣衣声,人们还未停歇,唧唧声不断。
庭院中地面洁白,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仰望,不知这秋日的思念会落在谁家?
却将穷困与忧愁比作秋雨,想来即便是秋雨也少于心中的愁苦,要知道这怨恨无穷无尽,常在酒桌前诉说也说不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绪,前两句写夜长愁多,仰望星空;中间两句通过数星、听砧声,进一步渲染夜晚的寂静与愁绪;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将穷愁比作秋雨,强调愁苦之深重,连秋雨都无法比拟,且这种愁恨无穷无尽,难以言说。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场景,如繁星、捣衣声、乌鸦、桂花等,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呼应,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穷愁比作秋雨,既形象又生动,突出了愁苦之深重,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强烈。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知道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夜,因生活或仕途的不顺,内心充满愁苦与无奈,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将自己的愁绪与自然景物相结合,既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也通过诗歌中的比喻与象征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