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宋·释绍嵩
山前石耳无人摘,携得瘿瓢试涧泉。
林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闲。
白云深处人稀到,明月飞来鹤自还。
此地风光长自好,莫教容易负流年。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留有诗作传世,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译文
山前的石耳菌菇无人采摘,我携带着一只瘿瓢(一种用树瘤制成的容器)去尝试涧中的泉水,树林深处隐藏着细小的鸟啼声,溪流在落花间暗暗流淌,发出低沉的声响,白云缭绕的深处人迹罕至,明月升起时白鹤自行归来,这里的风光长久以来都是如此美好,不要让这轻易流逝的时光白白浪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石耳无人摘”、“瘿瓢试涧泉”等细节,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林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闲”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山林间的幽静与生机;“白云深处人稀到,明月飞来鹤自还”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居生活的超脱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山林的幽静、泉水的清澈、鸟啼的细腻以及落花的闲适等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也借自然之景,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往往与山林隐逸生活紧密相连,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自然美景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寄托了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理想,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为伴,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这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士人的心态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