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友人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有信当寄书,毋遗倾盖人。
海天凭尺素,风月寄琴心。
情厚千里远,谊长五载春。
但期共朝暝,不负此生辰。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史学家和民族英雄,他早年曾赴日本留学,后参与维新变法运动,曾任驻日、英、美等国使馆参赞、总领事等职,晚年致力于教育及文学创作,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融合古今,反映时代变迁,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之一。
译文
有信件就应当寄出,不要遗漏那些曾经短暂相遇却深交的朋友,隔着遥远的海天,我们依靠书信传递情感,如同在风月之中寄托着高雅的情操与心意,情谊深厚,即便相隔千里也觉得近在咫尺;友谊长久,已经历了五个春秋的考验,只希望我们能够共度晨昏,此生不负彼此的相遇与相知。
释义
“有信当寄书,毋遗倾盖人”意指:只要有信件就应该及时寄出,不要忘记了那些曾经短暂相遇却建立了深厚友谊的人。“倾盖”原指车盖相接,形容初次相逢,这里借指短暂相遇却深交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珍视友情的态度,首联直接点题,强调了书信在维系友情中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颔联通过“海天凭尺素,风月寄琴心”的意象,展现了书信传递情感的浪漫与高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颈联“情厚千里远,谊长五载春”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深厚与长久,即使相隔千里,情谊依旧深厚;即使经历了五个春秋,友谊依然如初,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共度晨昏、不负此生的美好愿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黄遵宪在外交任职期间,与友人分离,书信成为他们之间传递情感与思念的重要方式,黄遵宪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变迁,但他始终珍视友情,认为友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体现,通过书信这一传统而浪漫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美好祝愿,这首诗也反映了黄遵宪作为一位外交家、文学家对友情的独特理解与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