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非奉朝请,九衢未尝识。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闲居

自非奉朝请,九衢未尝识。全诗是什么?

唐·韦应物

闲居日清静,修竹绕门庭。

卧览窗间字,坐看阶上蓂。

澹然无外物,自适有馀情。

自非奉朝请,九衢未尝识。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其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一生经历了由仕途显赫到归隐田园的转变,早年仕途顺畅,但仕途的波折使他逐渐对官场心生厌倦,转而追求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译文

闲居的日子里清静无比,修长的竹子环绕着门庭。

躺着阅读窗前的书籍,坐着观赏台阶上的蓂荚(一种植物,古人常用以计时)。

心境淡泊,不为外界事物所动,自我调适,余情悠然自得。

如果不是为了朝廷的召唤,我从未涉足过那繁华的九条大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通过“修竹绕门庭”、“卧览窗间字”、“坐看阶上蓂”等细节,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末句“自非奉朝请,九衢未尝识”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对闲适生活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远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闲居生活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修竹绕门庭”一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诗人高洁的情操,而“卧览窗间字,坐看阶上蓂”则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末句“自非奉朝请,九衢未尝识”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闲居期间所作,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追求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韦应物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思潮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