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琼箫恨远,问甚时、重见真真”并不直接出自此首《临江仙》,但根据晏几道的词风及常见误传情况,这里提供一个与他风格相近且可能有所关联的构想性解析,因直接包含该关键词的原句在现存文献中难以确切归属,在实际学习中,应以确切文献记录为准。)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他继承了其父的词风,多写闲情逸致和爱情生活,情感真挚细腻,语言优美动人,尤擅小令,在词坛上享有盛誉,其作品情感深沉,善于捕捉瞬间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向往。
译文(构想性)
(基于关键词构想,非直接译文)
梦醒之后,楼台紧锁,酒意消散,帘幕轻轻垂下,心中那份如琼箫般悠远而深沉的恨意,何时能消散?我不禁自问,何时能再次见到那如真似幻的你?
释义(构想性)
琼箫恨远:形容内心的愁恨如同琼箫之音,悠远而缠绵。
问甚时、重见真真: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与不确定,真真,此处可理解为心爱之人或理想中的美好形象。
赏析(构想性)
此句(构想性)通过“琼箫恨远”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愁绪与遗憾,琼箫作为高雅乐器的象征,其音色的悠远与词人内心的恨意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而“问甚时、重见真真”则直接抒发了词人对重逢的深切期盼与无奈,真真的形象既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整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构想性)
虽然无法直接对应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但可以推测,这样的词句很可能源于晏几道对过往情感的深刻反思与怀念,作为一位情感细腻的词人,他在生活中或许经历了与心爱之人的分离或失去,这种经历促使他创作出如此深情而哀婉的词句,通过“琼箫恨远”与“重见真真”的描绘,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无限憧憬与渴望。
注意:以上分析基于关键词的构想性解读,并非直接针对某首确切存在的诗词,在实际学习中,应以确切的文献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