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高垒火西流,有客虚堂取次休。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秋夜有怀

碧云高垒火西流,有客虚堂取次休。的意思及出处

唐·杜牧

碧云高垒火西流,有客虚堂取次休。

独坐孤灯对青史,不知何处是神州。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往往寓含深刻的讽刺与哲理。

译文

碧云堆积在高空,夕阳如火向西流去,有客人在空旷的厅堂里随意地休息,他独自坐在昏黄的灯光下,面对着历史的典籍,心中却茫然不知何处才是自己心中的神州大地。

释义

碧云高垒:形容天空中碧云堆积,象征着高远与辽阔。

火西流:指夕阳如火,向西落下,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降临。

有客虚堂取次休:有客人在空旷的厅堂中随意地休息,这里的“取次”意为随意、不拘礼节。

独坐孤灯对青史:独自坐在昏黄的灯光下,面对着历史的典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碧云、夕阳、孤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诗人以“有客虚堂取次休”引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独坐孤灯对青史”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沉思推向高潮。“不知何处是神州”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迷茫,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前途未卜,杜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