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月亦解饮否,此夜风清如醇酎。的意思及出处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泊平江百花洲》,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我问月亦解饮否,此夜风清如醇酎。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泊平江百花洲

宋·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故倦流。

我问月亦解饮否,此夜风清如醇酎。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明快,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译文

吴中风光最美的地方是苏州,我因为赴官的行程有幸得以游览,半生的时间都在三江五湖之上乘船飘荡,十年间四次停泊在百花洲畔,岸边的杨柳都似曾相识,眼前的云山也仿佛是老朋友般令人眷恋,我问月亮你是否也懂得饮酒,今晚的清风就像醇美的酒一样醉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百花洲泊船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苏州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等句,展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涯和对百花洲的熟悉与眷恋。“我问月亦解饮否,此夜风清如醇酎”等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生命力。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苏州百花洲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生命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还通过“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等句,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涯和对百花洲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赴官途中泊船于苏州百花洲时所作,当时他因公务需要乘船前往其他地方,途中经过苏州百花洲并在此泊船,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也感慨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涯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厚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州百花洲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漂泊生涯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