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吊岳王墓
宋·赵孟頫
玉瘗青山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孤臣老抱千年恨,泪洒西风问落晖。
作者及朝代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作者简介
赵孟頫博学多才,擅诗文,精音乐,书画绝伦,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绘画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开元代文人画先河,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译文
青山之上,玉瘗(yì,古代祭礼中埋玉以祭山)之地,仙人已去甚远;月光之下,华表之旁,仙鹤迟迟未归,我这位孤独的臣子,年迈之时仍怀揣着千年的遗恨,在西风中泪流满面,询问着落日的余晖。
释义
这首诗是赵孟頫凭吊岳飞墓时所作,首句“玉瘗青山仙去远”以玉瘗祭山的典故,暗喻岳飞虽逝,但精神永存;次句“月明华表鹤归迟”则借鹤归华表的传说,表达了对岳飞忠魂未归的哀思,后两句“孤臣老抱千年恨,泪洒西风问落晖”则是诗人自抒胸臆,表达了自己作为南宋遗民,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岳飞遭遇的无限愤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表达了对英雄岳飞的敬仰与怀念,又寄托了诗人对故国的无限哀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玉瘗祭山、鹤归华表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孤臣”自居,表达了自己在元朝统治下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南宋灭亡的深深遗憾。
创作背景
赵孟頫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南宋灭亡后,他作为南宋皇室后裔,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境和心灵上的巨大压力,在凭吊岳飞墓时,诗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充满哀思与愤慨的诗歌,岳飞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其忠勇事迹和悲壮结局深深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感慨。